今天我们要来聊的是适配器模式,这个模式和上篇讲过的代理模式一样,也是属于GOF23的结构型模式中的一个模式。

引子

❓何为适配器?

很经典的一个例子,就是插座:

假设,一台电脑需要用电,他的插头是两项插头,但是呢,插座却只有三项插孔的。怎么办?插座就在那里,是不可能改变的。我们总不能为了电脑用个电把整个电脑换了吧?不现实!那我们常用的做法就是买一个转接头,一面是两项插孔,一面是三项插孔。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就是经典的适配器模式的体现。

那现在让我用代码来实现一下,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//三项插座
public class Dominate{
public void cost(){
... //用电逻辑
}
}

//电脑
public interface Computer{
void run();
}

现在电脑运行需要使用电,说白了,Computer或者(实现类)的run()需要调用Dominatecost()方法,怎么办?你可能会如下实现:

1
2
3
4
5
public class Adaptor implements Computer extends Dominate{
public void run(){
cost();
}
}

上面代码中的Adaptor提供了一个中间的适配器角色,因为要以Computer的方式去使用,所以需要实现Computer接口,因为其run()方法需要使用到Dominatecost()逻辑,所以,通过继承Dominate方式就可以实现这个需求。这样之后,我需要使用电脑,我不在直接去调用Computerrun()了,因为这个里面没有电,我通过调用Adaptorrun()方法去使用电脑就可以了。

上面这样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因为插孔不兼容而导致的问题。这种方式有什么问题吗?

我们知道,Java单继承的,上面采用继承方式来达到调用Dominatecost()方法的目的,这样也就意味着Adaptor以后无法再继承其它的类来扩展,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以后的扩展性。

更关键的是,还记得第一天说过的几大设计原则吗?这个地方就又涉及到了一个设计原则,叫做组合聚合复用原则

组合聚合复用原则提倡,软件复用优先使用组合或者聚合关系复用,少用继承关系复用。

为什么呢?

这边我不特别展开关于组合和继承的阐述。一般来说,继承的方式用于真的是具有”Is-A”的父子关系。而我们的例子中,我们的适配器只是想去调用插座的用电逻辑,但它本身可并不属于插座哦?而且继承关系会导致类和类之间耦合性增大,不利于类的扩展、复用和维护。

其实等你看到后面的一些模式,你会对此更有体会,在很多场合下,用组合方式扩展设计,会比继承方式灵活很多,甚至好多模式就是用组合模式来解决继承方式不易扩展的弊病

所以上面例子,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方式加以改造,如下:

1
2
3
4
5
6
7
public class Adaptor implements Computer{
private Dominate dominate;
//省略构造器
public void run(){
dominate.cost();
}
}

这样就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适配器模式

做个小总结,适配器模式就是解决这样一种场景,客户端需要通过一种方式(或者接口规范)去访问或者使用另一个已经存在的接口,但是由于各类原因,没有办法直接去调用。这个时候可以提供一下中间媒介作为适配器对象,在其内部将接口做一下转换,然后客户端就可以顺利的通过访问适配器的方式去访问目标接口了。

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有两种,就是上面展示的两种,一种是通过继承方式,另一种是通过组合方式实现的。考虑到Java的单继承特点,加上组合聚合复用设计原则,一般都会采用组合方式实现。

适配器模式的优点也很明显,它使得在不需要修改已有代码的前提下,直接重用现有的类库代码。而且实现起来很简单,也很容易理解。另外对于客户端而言,适配器这种兼容转换不同接口的方式是在其内部实现的,对于客户端而言是完全透明的,客户端无需了解目标接口的细节,只需要按照当前接口的规范去调用即可。

实际应用场景

适配器在实际开发中应用也是相当广泛。下面我举几个很典型使用适配器模式的例子来说明,相信大家看完后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。

默认适配器

首先我先讲一个有点特殊的实际应用场景,相信大家都曾经遇到过。

假设现在有一个A接口,这个接口里面定义了非常多的接口方法m1()m2()m3()……针对不同功能点,然后其实现类也是根据不同的功能对A接口进行实现,但是每个实现类可能只需要实现其中自己关注的那个方法即可,至于其余无关的方法我并不想实现。但是Java语法限制,如果一个实体类要实现一个接口,必须需要实现其所有抽象方法。这也就意味着他会将自己关注的那个方法实现,而至于其余不关心都只能空实现。这样的造成了极大的代码冗余,而且这些冗余的代码毫无优雅可言,除了占用空间和美观不起任何作用。如下图:
适配器模式-1
这个时候,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适配器模式,叫默认适配器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怎么解决呢?

在接口的直接下层,定义一个抽象层作为适配器,将接口的所有方法全部空实现。而所有的具体实现类不会再直接实现顶层接口了,而且去跟这个抽象层打交道,这样的话,每个具体实现类只需要实现自己关注的方法即可。如下,
适配器模式-2

JDK IO转换流的实现

JDK的IO API中转换流InputStreamReaderOutputStreamWriter也是应用了适配器模式,实现了由字节流字符流的转换,下面我简单的带大家来看看其实现。

OutputStreamWriter继承了Writer(目标接口),并且重写了Writer所有核心的方法。但是我们现在只能提供一个字节流OutputStream类型,OutputStreamWriter内会将其封装成为StreamEncoder对象,并且设置为OutputStreamWriter的属性。至于封装StreamEncoder对象是因为还需要考虑字符集编码的问题,这个不是重点。然后此时,客户端去访问OutputStreamWriterwrite()等方法时,会将其委托给StreamEncoder对象的相关方法执行,从而实现由字节流操作到字符流操作的转换。

开源框架中的运用

另外,开源框架SpringMybatis中适配器模式的应用不计其数。

SpringMVC中,HandlerAdaptor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如果有深入了解过SpringMVC原理源码的朋友应该会知道,SpringMVC中所有的请求会被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转发给次级控制器进行具体的请求处理,SpringMVC将其次级控制器都称之为Handler,我们平时绝大多数使用的Controller就是其中之一。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次级控制器只有Controller,其实SpringMVC理论上支持任意多种控制器,包括Struts2中的Action等。那么问题来了,各类次级控制器实现原理五花八门,如下图,SpringMVC如何将其统一抽象呢?
适配器模式-3
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HandlerAdaptor这个组件,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使用了适配器模式。那他是怎么实现的呢?我带大家简单看一下SpringMVC的实现。HandlerAdapter中主要有两个方法,supports()handle()。前者会通过传入一个具体的Handler实例进行判断其类型,确定当前的Handler是否可以被SpringMVC支持处理。如果可以,会通过handle()处理请求并返回ModelAndView实例进行后续视图解析返回等工作。这样DispatcherServlet在做请求转发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每一个具体的Handler的实现了,他只需要跟一系列的HandlerAdaptor打交道,至于对Handler的类型校验,还有具体的请求处理,都是在HandlerAdaptor内部实现,对于DispatcherServlet(此处作为客户端)完全是透明的。如下图:
适配器模式-4
另外,在SpringMVC在实现其HandlerInterceptor拦截器时,使用了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,顾名思义也是用到了适配器模式,而且还是上面讲到过的默认适配器模式

同样作为优秀的开源框架Mybatis中适配器模式也应用的非常广,最典型的就是Mybatis的日志模块了。众所周知,Mybatis支持log4j等各大开源日志框架,那么各大开源日志框架底层实现五花八门,他又是怎么做到统一抽象的呢?其实和上面SpringgMVCHandlerAdaptor的思路是一样的。窥一斑而知全豹吧,技术最重要的就是举一反三,灵活运用了。限于篇幅,这两个的原理我这边就不多废话了,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阅读一下其源码实现。😊👏